商业更新将成为北京消费发展新主线
发布日期:2024-03-25 13:18    点击次数:108

  2023年,消费烟火升腾。这一年,北京“两区”提质升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扎实推进,品牌呈现多元路径发展。“有温度”“高质量”“品质化”成为北京发展的关键词。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促进首都商务新发展的重要一年,2023年度北京商业高峰论坛举办之际,北京商报特邀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勇,点评今年整体商务工作成就与亮点,并对北京下一步商业发展的新方向进行透露与解读。

北京商报

  消费市场逐步恢复

  北京商务运行总体平稳,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增长作出贡献

  北京商报:今年北京市的商务运行情况如何?请简要介绍一下。

  丁勇:今年以来,北京着力融入“五子”促发展,狠抓指标调度稳增长,“两区”建设提质增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服贸会高质量举办,商务运行总体平稳,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增长作出商务贡献。

  北京成功纳入国家首批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实施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等措施。推进集成式政策制度创新,外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告知承诺制审批等全国首创性政策落地实施。北京开展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创新、数智、绿色、便利、协同自贸品牌。

  2023年服贸会高质量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视频致辞,展览规模达到15.5万平方米,8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2400余家企业线下参展,国际化率超过20%,达成各类成果超过1100项。

  为了提升高品质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供给,北京累计出台商品消费促进政策10项,涵盖老字号等多个领域,预计全年品牌首店落地超过800家;促进商旅文体消费融合升级,推动出台会展等服务消费和优化环境类政策5项。

  北京认定首批13家“北京市特色直播电商基地”。首次联合天津、河北启动京津冀消费季,举办25项市级重点活动,引导市场主体创新开展3000余项促消费活动。着力稳外贸稳外资,制定实施推动货物贸易稳规模优结构政策,积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城市建设。率先推动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向“示范”升级。国家服务出口基地领域齐全,数量居全国首位。

  外商投资地方立法加快推进,北京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实施2023年投资中国年北京行动,“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工作在京先行先试。服务保障高标准完成,圆满完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

北京商报

  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北京持续新增众多满足不同需求的特色商业空间

  北京商报:目前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展如何?达成了哪些阶段性目标和成绩?

  丁勇:两年来,北京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为了补齐商业薄弱地区设施,北京打造了商业潮流打卡地,新增众多满足不同需求的特色商业空间。同时,北京培育了一批“多元化、融合型”商业消费品牌。累计吸引3492家首店落地,培育了三里屯太古里、北京坊等12个全球首发中心。

  在鼓励老字号守正创新上,目前北京拥有老字号247家,实现近八成触网销售、五成以上直播销售,老字号企业实现营收规模约1800亿元,认定80名北京老字号工匠。

  同时,北京构建“便利化、高质量”服务消费新场景上,全市共划定便民生活圈856个,布局超10万个社区便民商业网点。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居全球城市榜首,北京博物馆数量215家,居全国第一。

  2023年1-10月,北京市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为36.5%,高于全国实物商品零售额占社零总额9.8个百分点。北京数字消费发展生态正在形成,培育26个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授牌24家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北京成功入选了工信部组织评选的全国首批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

  北京优化政策环境,出台促进汽车更新、二手车流通、绿色和智能产品消费等专项政策。其次是北京完善服务环境,促进物流便利、出行便利、支付便利。同时,北京加速创新监管环境,制定实施《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创新推动大型活动“一件事”改革等工作,将大型营业性演出、体育赛事、展览展销活动办理时限压缩超80%。

  下一步,北京将持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贯彻落实好国家层面总体方案,充分挖掘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多措并举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加快实现消费领域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力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北京商报

  挖掘存量红利

  商业更新将成为未来商业消费空间发展的新主线

  北京商报:目前,北京市场上的商业存量情况如何?市商务局有哪些政策举措去推进商业更新与发展?

  丁勇:随着城市发展从“增量拓展时代”迈入“存量挖掘时代”。根据第三方机构大数据监测,目前北京市商业建筑规模总量约8200万m²,常住人口人均商业建筑面积3.6m²,人均购物中心(3万m²以上)面积约0.74m²。2023年全市新开业商业设施近240万平方米,多布局在北部、西部和平原新城,商业消费空间分布不均、东强西弱的问题得到一定改善。

  商业更新将成为未来商业消费空间发展的新主线。在城市更新带动下,北京加快推进改造升级项目落地,让传统商业焕发生机与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022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提出构建“四级两类多维”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打造“4+29+84+N”的总体空间布局。同时,传统商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北京实施传统商圈“一圈一策”和传统商场“一店一策”改造提升行动。2019年启动了北京市传统商圈和商场改造提升工作,已推动完成长安商场、西单更新场、翠微大厦公主坟店等24家试点企业基本完成升级改造。2021年,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三里屯等22个传统商圈完成阶段性改造提升;2022年,制定了《北京市商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2年-2025年)》,按照“一圈一策、分批推进”的原则,启动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工作。2022-2023年已推动五棵松、亚奥、西红门等28个商圈率先完成本轮改造提升任务。

  北京通过出台商圈、商场支持政策,引导商业主体转型升级。2023年,北京出台了支持商圈品质提升政策,引导各商圈内的商业主体加快推进升级改造,鼓励创建智慧商圈、智慧商店,鼓励创建商旅文体融合示范商圈、示范商场,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针对北京商业更新项目,北京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坚持以评促建,加强商圈运行情况的监测评估,建立“周高频监测、月度运行分析、年度活力评估”的商圈动态监测工作机制,对商圈的综合实力、商业活力、客流引力、空间魅力、运营能力、发展潜力开展分级分类监测评估,跟踪指导全市商圈建设。

北京商报

  各板块协同发展

  新政策出台为老字号、品牌建设、直播电商、会展业等发展保驾护航

  北京商报:下一步北京商业在各细分领域会有哪些新动作?

  丁勇:2024年,商务部门将持续打造北京老字号的整体形象,提高北京老字号的集合度。一是力促线上聚合,利用北京平台优势,推出系列叫得响、效果佳的北京老字号线上活动;二是探索园区整合,建立老字号国潮园区;三是聚焦文化融合,打造综合性北京老字号博物馆(展);四是强化品牌集合,在服贸会期间举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营造老字号品牌发展高地。

  同时,北京将围绕“促进品牌新发展、提升商业新品质、拓展推广新渠道、丰富消费新场景”四“新”内容,强化品牌基础研究、细化品牌支撑体系、优化招商引资路径、活化宣传推广手段,全方位推动商务领域品牌建设。进一步夯实商务领域品牌建设基础,从品牌载体场景、分属类型行业等不同维度入手,开展深入研究,逐步构建品牌建设全链条支撑;系统性谋划商务领域品牌宣传,依据品牌调性立体式多层次开展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力,提高北京品牌辨识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整体性推进商务领域品牌引进和培育,建立健全分类品牌库,通过线上平台、园区培育、资本孵化等多个渠道,对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等不同领域品牌精准分类施策,贯穿品牌孵化到运营等不同环节。

  在商文旅体融合方面,北京市商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围绕丰富融合消费产品和服务、夯实融合消费载体支撑、发掘一批消费新空间、培育融合消费发展生态等方面,研究制定促进商文旅体等多元消费业态融合发展政策。

  在线上部分,北京市直播电商总体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直播电商头部平台聚集,拥有抖音、快手两大直播电商龙头平台,2022年两家平台商品交易额累计约2.5万亿元,占全国直播带货交易额约七成;MCN机构“量质”双优,目前全国2.4万家MCN机构中,北京占比约13.5%,居于全国第二,新品牌凭借直播迅速崛起,未来,北京市将以“培育人、整合货、链接场”为思路,以“政策+活动+服务”为抓手,通过政策撬动、活动带动、精准支持,促进电商平台、MCN机构、品牌方高效联动,助力本市直播电商高质量发展。

  此外,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强、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明显等特征,在促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会展经济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会议和展览活动,促进商流、物流、客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通,推动商贸、旅游等其他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