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山海相济在湾心
发布日期:2024-04-01 14:57    点击次数:137

  伶仃洋畔,南沙的金牌蜜汁叉烧等预制食品装船出港,带动大湾区城乡供应的渔业、粮食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南海之滨,新晨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总部项目等重点产业进驻南沙黄阁,用于整车制造的工业厂房次第崛起;

  阡陌之间,村庄农用地稻菽千重浪,在南沙区“认养农业”模式下,大湾区都市圈白领常来体验田园生活。

  今年以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

  南沙区闻令而动,以面向世界的标高要求、湾区之心的区位优势、岭南水乡的现实基础,持之以恒抓好产业导入、城乡建设、改革赋能、发展保障,奋力打造成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宜居宜业未来之城。

  产与城的交融

  因地制宜壮大区域经济

  与港澳携手,跟世界对话,须有接轨国际的城市规划和繁荣硬核的产业支撑。聚焦“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南沙区围绕重点任务项目,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庆盛枢纽,一只“红鸟”成为最亮眼的“明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地以来,周边地区面貌焕然一新——6条轨道交通、3条高快速路打通区域“大动脉”“毛细血管”,人工智能孵化器及配套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港式国际化社区冉冉升起……

  “最香港”的规划建设定位,带动庆盛枢纽区块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逐步显现。此外,南沙也在深化“最岭南”南沙湾区块、“最未来”南沙枢纽区块、明珠湾以及南部地区等重点片区建设。

  高水平建设庆盛枢纽区块等先行启动区,是南沙放眼全球、对标先进、承接重大战略的高质量发展先声。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汽车产业产值超2000亿元,集聚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业,新增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在推动全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南沙“芯晨大海”新兴产业集群蔚然成形。

  因地制宜、因县施策,是打造一批产业强县(区)的必由之路。

  壮阔汪洋,给了南沙挺立潮头的格局视野,也为南沙建设“蓝色粮仓”提供了舞台。当前,南沙从海洋牧场装备设计、装备制造、融资租赁、渔业种业等7个赛道上发力,推动南沙海洋牧场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少军院士工作站、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先后入驻南沙渔业产业园,水产种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南沙现代农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冲表示,“最强大脑”加持下,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迎来“芯动力”。

  沿着蔚蓝坐标,奔赴星辰大海。今年以来,南沙快速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角,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航线”,让县(区)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

  绿与美的交响

  美丽圩镇擦亮幸福底色

  “村里越来越热闹了!”

  近来,南沙榄核镇迎来一批又一批港澳青年。在星海故里历史文化中心,他们仔细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在云纱星韵香云纱产业园,他们体验香云纱“三洗九煮十八晒”的染整工艺,看见从织到染再到晒的全过程……

  抓住“百千万工程”的要点,把握南沙加快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的机遇,榄核以特色文化为载体,不断创新开辟研学、乡村旅游等新路径,持续打造文化魅力小镇。

  镇,作为中国的基层行政单元,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抓手。着眼大棋局与大战略,南沙的镇街是境外人士接触内地留下“初印象”、开展合作形成“初体验”的前沿地。

  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的高标准规划建设,离不开镇街的高质量发展——

  在珠江街,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的首批科研院所已建成投用,广东医谷吸引超400家生物医药企业落户;

  在大岗镇,穗港智造基地正为产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中科空天、中航云等先进制造业加速前行;

  在万顷沙镇,水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等项目科学布局,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实现深度融合;

  在南沙街,蕉门河畔创享湾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首选地,港澳创新创业平台在这里集聚……

  通过优化人居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完备城市功能,南沙各镇明晰了差异化道路。此外,对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而言,镇还是联城带村的纽带,这就要求做强做大镇域经济。

  “百千万工程”明确,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今年8月,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镇域经济500强暨西部50强”榜单中,南沙区5个建制镇上榜,数量列广州各区之首。

  镇街强,南沙才会强。南沙各镇街持续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深化美丽圩镇建设、建强新型城镇和特色小镇,不断擦亮本地特色、幸福底色、强区本色。

  闯与创的交汇

  “软硬件”实现双提升

  从南沙,读懂岭南——这里既有面向世界、挺立前沿的区位使命,又有平衡发展、共同富裕的现实需求。

  实施“百千万工程”,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

  202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开业,建成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深中通道桥梁主体全线贯通;获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城乡建设、内通外连、生态共治有条不紊共同推进。

  在滩涂中“闯”出一条路,通达四方、纵横四海,是南沙迈向共同富裕的一贯韧性所在。

  当前,南沙区在基层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引导各村互学比鉴、赛龙夺锦。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动公共服务均等覆盖,让村民的日子“好起来”;发挥“政产学研用”有机协同效应,让农民口袋“鼓起来”。

  今年3月,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启用。科研人员就在池塘边办公、实验,养殖遇到任何问题,立刻就能处理。

  在南沙青蟹出栏旺季,每只青蟹上都附有一个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即可看到最源头的生产信息和质量信息。经过溯源体系赋能,塘头收购价可升到120—130元每斤。

  这项提升农户收益的“财富码”,来自南沙的全球溯源中心。立足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全球溯源中心建立了一套共建共享、开放应用的理论规则标准体系。

  全球溯源中心创新数字治理新模式荣获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奖;建立健全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和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审联办机制;实现478项政府服务事项“全区通办”……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南沙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累计形成951项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在国家和省、市复制推广410项。

  “软硬件”双提升,造就了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示范区在南沙渐成。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南沙不仅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岭南水乡的现代化建设新思路,更让湾区内外的城乡居民有了宜居宜业的心归之所。

  湾区之心,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撰文:李鹏程柳时强